——1938年秋
奶娘早就准备好了白丽梅去程家探视伤者的慰问礼。第二天吃过早饭,她里外收拾利索了,就守在白丽梅身边,看她给孩子喂奶后,就催她快去快回。
“姑娘,别在程家停留时间长了,我看程家大爷带回来的那几个护卫不是善茬的。都是战场上下来的。看着就渗人。别是跟**是一样的人才好。”奶娘说得含糊。
这些天她和白丽梅决口不提程旅长的好色。因为那怎么也是为了打小日本鬼子而死的壮士。但要她腹诽白家老爷几句,她是敢的。说出来嘛,那就不成了。
白丽梅明白她的意思。她抬手摸摸自己虚胖的脸,自嘲道:“奶娘,你以为我还是几年前的模样啊。我现在都不敢照镜子了。”
“谁说的。现在比几年前才更好看了呢。”奶娘想想,翻出一顶帽子给白丽梅扣上,又给她换了一条深灰色的长围巾,那是罗介亭的。“都戴着吧,才出月子要挡挡风。记得把嘴和鼻子都遮遮,别迎着风说话,别惹事儿,早去早回。”
白丽梅笑笑,压紧帽子,用围巾遮住口鼻,说:“在奶娘眼里我永远是最漂亮的那个。嗯,比我姨娘都漂亮。”然后把自己的新造型给奶娘看。
奶娘忍不住笑起来,推她一把说:“赶紧去吧,一会儿孩子醒了要找你吃奶呢。女人一般漂亮就好,像你姨娘那么漂亮,要没有一个聪明的脑袋,那有什么好结局。”
白丽梅暗暗在心里说,难道自己姨娘的结局就好了?但姨娘是她和奶娘之间禁忌的话题。她再不接话,转声出了自家院子。在家闷了这许多天,如今能够在秋高气爽的时候出门放风,哪怕树叶都落得差不多了,也没有影响她如出笼小鸟般的心情。她心旷神怡,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,轻松地往程府走去。
进了程府,恰好管家在门口。那管家问明她来探视大爷、大奶奶和三姨太太的,就立即打发人去正院通知一下大奶奶,他自己则很客气引白丽梅慢慢往正院去,还边走边很高兴地对白丽梅说:“多谢罗太太关心。我家大爷养了一个月,已经能下地挪动几步了。”
但绕过照壁俩人却只能停住了脚步。
眼前不远处,不仅是程府的大奶奶和两个姨太太都在不说,她们仨的跟前还站了一个年轻女子,背影窈窕,穿着也跟她们差不了许多的、一看就是在守孝期间的素淡夹袍。但那年轻女子似乎很激动,但与白丽梅对面的程大奶奶等人就神色尴尬。
程大奶奶原在正院的第二进东屋里看郎中给程家大爷换药,三姨太太和二姨太太一起坐在厅里等换药的结果。管家遣人来通知,她便跟两个姨太太一起出来迎接白丽梅。却不想二姨太太院子的玉姑娘突然冲过来拦住她们,很激动地要求出府。
“大奶奶,你和大爷现在是府里的当家人。奴婢跟随二姨太太进府也十年了,不提伺候二姨太太的十多年,单说给老爷生了四小姐,奴婢眼看着二十五岁了,还请大奶奶发发善心,允了奴婢自赎自身出府嫁人。”
大奶奶面有为难之色,这是公公留下的房里人,又是二姨太太的陪嫁,她怎么好说话。她看向二姨太太,等二姨太太开口说话。
二姨太太立即变脸,低声呵斥道:“小玉,府里来客人了。你跟我回院子。有话回头再说。”
那个叫小玉的女人回头看到白丽梅,立即匆忙地对白丽梅蹲身行了一个福礼。然后不论是白丽梅、还是程家的这几个女人,各个都假装没有听到眼前这人说要自赎嫁人之语般地互相见礼,亲热而又不失礼貌地寒暄。
二姨太太却在彼此见礼后说:“罗太太,我院子里有些事儿,先失陪了。”
白丽梅很真诚地说:“二姨太太你忙好了。咱们有的是说话的时候。”
二姨太太略不好意思地再次对白丽梅笑笑,带着小玉姑娘跟程大奶奶告辞,又向三姨太太点点头,领着小玉姑娘往后面去了。
程大奶奶伸手示意,请白丽梅往客厅走。三姨太太也在另一侧做出相似的请人动作。白丽梅客气一番,才在俩人的簇拥下往厅里落座了。
二姨太太阴沉着脸回到自己的小院。进了院门她就立即招呼在晾晒衣服的粗使婆子:“把院门插上。”然后黑着脸说:“小玉,你跟我进来。”